欢迎来到中国戏剧家协会2018年01月03日 星期三
登陆新用户注册

“真正看戏的人就在这里”——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演出走进浙江柯桥

时间:2016.11.18

  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演出近日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举行,也为绍兴小百花越剧团成立30周年送上了“贺礼”。梅花奖演员龙红、吴京安、凌珂、施洁静、陈小朵、于兰、谢群英、徐铭、汪荃珍、陈澄、武利平、齐爱云,两次梅花奖获得者刘子微、刘丹丽,三次梅花奖获得者裴艳玲等,献上了京剧《智取威虎山》《杜鹃山》《三寸金莲》、绍剧《佘太君》、歌剧《林徽因》《洪湖赤卫队》、越剧《一缕麻》、豫剧《风雨故园》、淮剧《祥林嫂》、二人台《一年更比一年强》、秦腔《打神告庙》、昆曲《林冲夜奔》等选段和节目。绍兴小百花越剧团的梅花奖演员陈飞、吴素英,两次梅花奖获得者吴凤花还共同演绎了《兰花颂》。千余名观众观看了演出。

  “基层院团就应该这么活跃,真正看戏的人就在这里。”梅花奖演员们为绍兴小百花越剧团祝贺30岁生日的同时,也积极思考着基层院团的发展。江西省剧协主席龙红说,一个基层院团创排了新戏,到中央去参赛获奖固然很好,但只有深扎在当地广大观众中,才能真正起到以文化人的作用。“有的城市里,年轻人不喜欢看戏,为什么,他们没有这种文化记忆,年轻人很多是来自基层的,戏曲在基层没有培养好观众,在城市里喜欢的人就少。”龙红说,人才培养也是一样,“市级剧团一般是从县里挖好演员,在市里演得好,再调到省里,来自基层的演员接地气,如果县级剧团人才没有保障的话,市级、省级剧团的人才梯队就成了无根之水,人才会更加缺乏。”

  龙红介绍,江西剧种以赣剧、采茶戏为主,每个剧种之下还有繁多的声腔流派,每一支的受众地域不大,但观众基础特别好,有的县级剧团一年演出几百场,但地区发展不平衡,普遍面临的困难是资金短缺和人才流失,龙红表示,绍兴小百花越剧团30年的文化积淀、几代演员的梯队结构以及地方政府的重视扶持,是值得一些部门和院团借鉴的成功之道。

  “演员登场,千余人站起来鼓掌欢呼,演员谢幕,观众半个小时不肯离场,这是‘角’的魅力。”内蒙古剧协主席武利平在观看了绍兴小百花越剧团的演出后表示,领军人物对基层院团、对剧种至关重要,“有的基层院团,主演一边演戏,一边还要装台卸台,我们应该保护他们,不是要惯着他们,而是要为他们提供好的环境,让他们全身心投入表演,一定意义上来说,我们要围着他们转,因为一个领军人物的周围,更有可能不断涌现优秀演员。”武利平还表示,目前基层院团编创人员十分紧缺,有了好演员,还要有人为他们写戏,有赖于教育部门、编导人员在基层开设相关课程,让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基层戏剧人多看戏、多受熏陶,以促进创作。

  “内蒙古从前没有戏曲,通过地域文化融合,有了二人台、蒙古剧。”武利平介绍说,内蒙古的基层演出队伍乌兰牧骑,其形态和功能类似于文工团,随着社会变迁、城镇化进程,一些队伍变成餐饮场所的陪衬,如今服务方向要转回乡村,“演出队伍在基层复活,首先应该是人的复活、观念的复活。”

  “无论是进剧场还是下基层,都是演员接受观众的考验,认真对待都会有不小的收获,我们作为基层院团,和草台、广场经常亲密接触。”吴凤花分享了绍兴小百花越剧团的演出实践经验:每年有百分之六七十的演出在乡村,为基层演出可达180场,有时能吸引上万观众,不同的演出场所有不同的装备,一台戏有城市版、乡村版、简装版等,但演员都是一样投入。

  吴凤花介绍,剧团30年来一直在摸索一条“文戏武演、武戏文演”的特色之路,不仅传承了越剧的“看家戏”,还从兄弟剧种借鉴吸收了文武兼备的题材如《穆桂英》《白蛇传》等。她和两位花旦梅花奖演员陈飞、吴素英在丰富的舞台实践中锻炼得非常默契,“在舞台上,她一个小小的眼神,我就知道传达给我的是什么信号。我们三姐妹相互切磋,共同进步,携手不分离”。随着更年轻的优秀人才加入,剧团如今已是六代演员同堂,吴凤花表示,无论在哪里演出,足够的适应能力,一颗尊重艺术、敬畏舞台的心是不变的。

  正如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季国平所说,一个基层院团的成功,是他们长期坚守在基层、为最广大的人民演出的结果。季国平表示,梅花奖艺术团也将秉持着这样的坚守,为各地观众带去更多丰富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