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戏剧家协会2018年01月03日 星期三
登陆新用户注册

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演出走进云南保山

时间:2016.12.23

  12月17日,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把“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演出送到了云南省保山市。梅花奖演员龙红、武利平、于兰、陈小朵、陈澄,两次获得梅花奖的演员史佳华、刘子微、刘丹丽,三次获得梅花奖的艺术家裴艳玲等先后为观众献上了京剧《杜鹃山》《长生殿》《红灯记》《苏三起解》《卖水》、晋剧《大登殿》、淮剧《祥林嫂》、歌剧《洪湖赤卫队》、昆曲《林冲夜奔》等选段,二人台《一年更比一年强》等节目以及《汾河流水哗啦啦》《玛依拉变奏曲》《卡门》等歌曲。周卫华、杨益琨、李丹瑜、陈亚萍、朱福5位云南的梅花奖演员为观众献上京剧、滇剧、花灯戏、白剧联唱。保山天籁演艺文化有限责任公司还带来了舞蹈《永昌兰韵》欢迎艺术家们的到来。驻保山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市直及驻保山单位职工、当地院校师生等千余人欣赏了演出。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发表之后,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首次“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演出,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服务人民”“勇于创新创造”“坚守艺术理想”是梅花奖演员们热议的话题。

  “有观众基础,市场还在培养中。”梅花奖获得者、滇剧演员陈亚萍这样描述滇剧在云南的接受度。她说,戏曲不会像流行歌曲那样火爆,因为它不是娱乐,它太美了,太讲究了,有一定文化修养的人才能欣赏,“市场的培养需要戏曲人共同努力,多下基层、进校园,我们都有自信,戏曲会是中国人最后的审美家园。”

  11月,陈亚萍和云南省滇剧院的演员为云南省文山市的广大观众奉献了50场大篷车惠民演出,每天到一个县,学校演一场,广场演一场,陈亚萍坦言,当地条件十分艰苦,“盘山路、全是雾”,他们走了几十所中小学,为孩子们带去民族歌舞、滇剧折子戏、变脸等节目。“我们告诉孩子们,云南人要知道滇剧,这是云南的地方戏,孩子们看了非常喜欢,见到我们就像见到了明星,这更坚定了我们的信心。我们把滇剧的种子种到他们心里,希望他们从小热爱传统文化,以后能有人成为艺术家。”陈亚萍说。

  “只要不生病,每场下基层演出都参加。”两次获得梅花奖的晋剧演员史佳华说,在家乡山西,每年到山区、农村演出300多场,有的地方十分贫困,年前年后下着大雪,演员脚下踩着厚厚的雪,把太阳地留给农民朋友,大家什么困难都克服过,对于下基层早已习以为常。

  “还记得梅花奖艺术团去西藏演出那次,好多演员高原反应特别厉害,七八个打吊瓶,但依然互相帮助、扶持,我体质还好,可以照顾其他演员。”史佳华说,高原反应之下演唱,唱的时候胸闷气短,唱完了头疼,可是在西藏的三场演出她都参加了,“这支队伍里都是各个剧种的领军人物,我们服务人民的同时,互相交流促进,兄弟姐妹亲如一家人。”

  “站上梅花奖艺术团‘送欢乐下基层’的舞台,没有人觉得自己是‘角儿’,有的老艺术家听到青年演员、其他剧种演员的唱段受了启发,就去询问有没有相关资料,表示要在自己的剧种中借鉴。”梅花奖获得者、淮剧演员陈澄说,前辈艺术家对大家是一种精神引领。

  “我们一家四口都是淮剧演员,父母的艺术理想、拼搏精神始终感染着我。”陈澄说,父亲一生不抽烟不喝酒,只心系淮剧,退休后自筹资金、倾尽所有,一家四口共同演绎、拍摄淮剧电影《腊月雷》,“父亲说,他是演员,他所有的一切,来源于哪里,就应该复归于哪里,他要为淮剧这门艺术留下财富,推动它继续发展。”

  陈澄说,父亲还曾是一名癌症患者,手术后休养半年又重回舞台,最初只能扶墙排练,后来一天比一天健康,淮剧是父亲的精神支柱,父亲笑称“这是音乐疗法”“倒在舞台上是我的光荣”。“每一个梅花奖演员,尤其是两次、三次获得梅花奖的演员,一定都有不为人知的艰辛与坎坷,对戏曲也一定有超乎常人的爱,才能支持他们走到最远。”陈澄说,这种精神通过同台演出,能不断传递到后来者身上。

  云南保山是杨善洲的故乡,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季国平说,杨善洲退休后回到家乡义务造林,又将林场无偿交给国家经营;离此地不远的腾冲,就是中国远征军战斗过的地方,梅花奖艺术团来到这里,不仅是服务当地观众,也是一次学习,艺术家们感悟杨善洲精神、中国远征军精神,有助于为创作表演注入新的精神质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