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戏剧家协会2018年01月03日 星期三
登陆新用户注册

踏遍盛世河山,绘就戏剧山河——中国戏剧家协会“戏剧文学讲师团”“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云南行综述

时间:2024.01.11

   

   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云南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号召广大戏剧工作者深入火热生活,倾情抒写奋进新时代的火热实践,12月20日至26日,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主办,《剧本》编辑部、云南省剧协承办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国戏剧家协会“戏剧文学讲师团”云南行成功举办。

   继今年8月戏剧文学讲师团在宁夏成立后,戏剧文学的繁星,又闪耀在云南这片令人充满遐想的天空,以高水平、高站位和足以融化冰霜的热情,探索并开启着中国戏剧事业的前路。

戏剧文学再启程

   20日上午,活动在昆明拉开序幕。参加启动仪式的中国剧协领导有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涌泉,中国剧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薛长绪,一级巡视员李海滨,中国文联戏剧艺术中心副主任王之茵;云南方面领导有云南省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翟玉龙,云南省文旅厅副厅长王江红,云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缪开和,云南省剧协主席吴卫民。参加活动的嘉宾包括27位戏剧文学讲师团成员及24位云南省剧作家及专家、学员。

   陈涌泉表示,此次活动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重要实践,希望通过活动的开展,切实提高民族地区院团剧目生产能力,加强稀有剧种生命力、竞争力,为云南戏剧、少数民族文艺发展出实力、做实事、讲实效。同时,陈涌泉阐述了戏剧文学、戏剧文学家对戏剧事业的灵魂作用和重要意义,总结了当下戏剧行业对戏剧文学重视不足的问题,为戏剧文学应有的地位、为戏剧文学家的尊严高声疾呼。他表示,从某种意义上讲,今年可以说是中国剧协的“戏剧文学元年”,中国剧协对戏剧文学相关工作高度重视,2023年度举办了多项戏剧文学活动,其中包括参与组织“作家朋友,欢迎回家”戏剧家活动日、第25届曹禺奖、中国戏剧节宁波改稿会、庆祝徐棻老师获得终生成就奖、“我们的山河故事”曹禺奖获奖剧作家宁夏行、云南行等,这些活动的举办有力彰显了戏剧文学的价值与尊严,展现新时代戏剧文学的丰硕成果和崭新气象。

   在紧随启动仪式之后的座谈会中,蒋晓勤、贾璐等讲师团成员对此深表认同,为戏剧文学的重要性和尊严发声;讲师团成员、四届曹禺奖获奖者唐栋表示:“从宁夏到云南,这一系列戏剧文学的活动是拯救中国戏剧的行动。”

到生活深处去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新时代戏剧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但中国话语如何诉说,中国故事从何而起,怎样将生活升华为艺术,深入、扎根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步。在一路采风、采访的过程中,剧作家们深深为陌生的、新鲜的、带着泥土气息的生活所吸引。云南这块神奇的土地,时时给予剧作家们惊喜。

   生活是双柏县法脿镇李方村的山歌,为远归的亲人,唱跨越数百年的眷恋;生活是湾桥镇古生村口,洱海浪叩岸,海鸥鸣青天,阵阵普洱香;生活是金牛镇的万亩橘园芬芳,亦是宾川咖啡园飘出的新时代清香;生活更是一个个坚守在乡村的教师、医生为乡村振兴的默默付出,是一亩亩丰收的梯田,是一张张欢迎着我们的笑脸。

   在最朴实的情景中,讲师团成员们认真地感悟着生活,特别是云南少数民族群众对生活的非凡热情,从中汲取创作养分、激发想象灵感,时而慷慨激昂,时而热泪盈眶。在采访日记中,讲师团成员李宝群这样写道:“编剧需要走一走,这次活动便是一次对‘深入生活’的宣誓。在茶马古道重走徐霞客的足迹,听远方归来的歌声,感受一带一路不只是政策,更是生活。”“只有吸足了生活的氧气,才有可能写出会呼吸的剧本,会呼吸的剧本才有生命”。讲师团成员余青峰这样说:“剧作家,不应该窝在书房里。采风,不是看风景,而是一种与历史、文化、自然对话的方式。正应了那句话,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只有不断行走,才能让作品鲜活起来。走在他乡,寻找生命的原乡,然后就成了心灵的故乡。”

   几乎所有的剧作家都一致表示,“只有到生活深处去,到人心深处去,被点燃,再燃烧,才能着出一场场生命之火,释放出艺术的光芒。”

   2020年1月在云南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此次活动结合云南省独特的民族文化以及聂耳与国歌、西南联大教育救国、闻一多“最后的演讲”、“扎西会议”的历史转折、巧渡金沙江等云南故事,集结戏剧文学家队伍,吹响了启程向未来的集结号,是一次对戏剧事业前路的探索。中国故事,讲的是中国生活,主角便是生活中的人民。

为人民而作 与人民同行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新时代以来,中国剧协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致力于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的戏剧事业,不仅仅组织创作人民喜闻乐见、符合新时代审美需求的戏剧精品,更着力于创建以民为本、与时俱进的戏剧文学、戏剧艺术体系。此次活动是一次扎根生活、服务人民,为人民立传、为人民书写的身体力行。剧作家们用“脚力”丈量大地、用“眼力”观察时势、用“脑力”萃取精华、用“笔力”记录时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一切艺术的源头活水。

   活动首日傍晚,讲师团造访彝人古镇,与热情的少数民族人民同行,行走在唢呐嘈嘈、笙箫切切之中,驻足于古戏台上的彝剧演出之前。22日恰逢彝族新年,篝火长燃,从今夜向明年,大家一同庆祝、感慨,与村落中的毕摩(长者)交谈甚欢,在平实的言语中感悟创作,找寻着中国故事的主人公;在姚安县光禄古镇新建的舞台上,热烈的阳光照耀着传唱百年、当地人民喜闻乐见的小邑拉花、梅葛芦笙舞、坝子腔和莲花落,以传统唱腔舞步,编排、展现新时代风貌。大家欣赏着、思考着、交流着,既对人民创造的艺术赞叹不已,也为其保护、传承与发展出谋划策。

   此次活动,不只集结了全国最优秀的剧作家,还集结了云南主要的戏剧创作骨干学员,他们与讲师团同住同行,在不断交流、相互学习的热烈氛围中共同提高,这是以实际行动推动当地戏剧事业、助力云南戏剧生态建设的一次创新举措。此次活动紧扣“做人的工作”,充分发挥剧协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在内容设计上紧贴实际和基层需求,由陈涌泉携讲师团成员倾囊相授,特别开设五堂大师课,《做有思想的戏剧创作者》《本土母题的现代重铸》《剧本是怎样炼成的》《用艺术的方式思考题材》《从采矿到炼钢——戏剧创作杂谈》等,邀请随行学员与众多当地戏剧从业者积极互动,从戏剧艺术的各个角度,切实提高当地戏剧人才创作水平,壮大戏剧人才队伍。讲师团成员范莎侠这样说:“实地考察让剧作家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我们的山河故事’课,贴地气而有底气,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博大厚重,也使剧作家更具文化的自信心和责任心。”

   讲师团成员王俭在活动中有感而发——“我们不只当‘照相机’,更要做‘播种机’;不止于走马观花,更在于培植开花;不仅送出速效‘感冒药’,也还预备长效‘营养剂’;不但雷声隆隆,更待雨后春笋。”

守正创新令艺术获得新生

   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神特质,也是党领导文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和认真贯彻的方向原则。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是守正的目的和路径。新时代以来,中国剧协始终致力于切实增强守正创新的自觉性与坚定性,将守正创新的实践要求贯彻到戏剧事业之中。

   在为期九天的采风中,讲师团调研双柏县李方村、楚雄州民族艺术剧院、光禄古镇农村戏剧家协会、大理州白剧团等传统戏曲传承地,观看了彝剧、滇剧、花灯戏、滇剧、白剧等历史悠久的民族剧种,交流总结经验,结合工作实践,与当地院团共同探讨剧种发展方向、方法,为传承宝贵、优秀的文化传统而建言献策;走过茶马古道、倾听小河淌水,在经典作品的发源地,感受着生活与艺术的万千联系,开拓崭新的创作灵感;先后探访楚雄彝绣文化产业园、剑川县木雕小镇、大理州非遗博物馆,与其他传统艺术领域传承者交流“工匠精神”,寻找不同行业的相同追求——“守正创新”之道。陈涌泉在调研楚雄州民族艺术剧院后说:“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守民族特色,坚持守正创新。民族文化要发展,既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此次活动特别邀请《剧本》编辑部的三位老领导与讲师团全程同行,结合过去丰富的戏剧工作经验,与讲师团一同采风、思考、讨论。在沙溪古镇召开的第二次座谈会上,参与此次活动的剧作家就几天来观摩当地戏剧、民族文化后的思考与建议,当前全国戏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戏剧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团结集体形成方阵的力量转化以及后续活动的持续深化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日程中计划召开一个半小时的研讨会,最终进行了将近四小时,讲师团成员们纷纷表示,“饭可以不吃,思考不能打断”。会议结束时夕阳已下,初升的明月与山边的彩霞照耀着古镇砖瓦,小溪缓缓,静下心来,字字箴言回声萦绕。

   26日,此次“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国戏剧家协会“戏剧文学讲师团”云南行活动圆满结束。24位讲师团成员与数十位随行学员将怀揣满满收获回到自己的岗位,继续投身于挚爱的戏剧事业。

   活动最后,陈涌泉表示,“中国剧协将永远为构建良好的戏剧生态砥砺前行,坚持奋斗。”戏剧文学讲师团将在中国剧协的引领下不断壮大、持续活动,为戏剧家服务、为戏剧事业的发展而不懈努力。

   彩云之南,成为中国戏剧文学的福地,山河有情,后会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