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戏剧家协会2018年01月03日 星期三
登陆新用户注册

创作永远在路上——在“向人民学习 向生活学习 潜心创作无愧于新时代的精品力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时间:2018.05.23

【编者按】5月23日,由中国文联主办的“向人民学习 向生活学习 潜心创作无愧于新时代的精品力作”座谈会在京召开,与会代表纷纷发言畅谈感受。为呈现精彩观点,本站特刊发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剧协主席濮存昕同志发言稿,以飨读者。

 

创作永远在路上

——在“向人民学习 向生活学习 潜心创作无愧于新时代的精品力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剧协主席  濮存昕

 

各位同志:

    我喜欢这名儿,铁凝主席一直在用同志称谓所有的朋友,咱们都是一起为社会主义文艺发展做事情的人,咱们是同志。

    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我们这个年纪的人从小就开始学了,并且一生在践行着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对我们的指导,真的是这样,向生活学习、向人民学习,我们一直在这么做着。

    戏剧是舞台艺术,首演可以说导演的任务完成了,设计也完成了,什么都完成了,唯独演员永远在创作的路上,因为一场场演,面对的是新的观众,虽然剧情、台词在反复演绎,但现场的表演必须是真实的表演,这是舞台艺术的生命,是观众爱看戏的理由。

    重读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头一段就把我拿住了,主席说不要从概念出发,不要从定义出发,要从实际出发去谈论我们当前的文艺问题、文艺方向的事情。第一段就讲我们党的文艺思想永远要和时代的前进、和当下所处的环境结合,正视、面对我们的困境。我们在干嘛?“为什么人”的问题又引申进去,在革命战争时期为什么人就是为了工农兵,那时候我们要夺取政权。和平时期,工农兵这三个社会阶层,已经扩展为广大人民群众了。

    今天北京人艺的大门向谁打开?当然是市场运作的方式,要买票。我们应该是为所有对知识、对文化、对文艺、对戏剧舞台艺术有愿望、有热情、有饥渴感的人打开大门。票价不能太高,不能让人承受不起,因为是想让更多的人走进剧场。舞台艺术是文化消费中最贵的艺术,电视不要钱,电影几十块钱,而我们必须拿出精品让人进剧场。为什么人?为知识分子,所有的人都应该是知识分子,不论工作干什么,当代人都要有学历,应该都是知识分子,但走进剧场的人应该是对艺术怀有兴趣、对舞台艺术有饥渴感的人。我们希望更多这样的人走进剧场。舞台艺术一天天地演,一场九百个座,一年一百场,九万人来看,但是我们要坚持,坚持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剧场,面对面地去接受、探讨,接受文学探讨,我们用形象为他们去演绎。

    为什么人的问题,毛主席当时讲不要走进象牙塔,不要陶醉于仅属于自己的个人情调,要考虑工农兵当时真正需要什么。当年,我们剧院的老院长欧阳山尊参加过延安文艺座谈会,主席还请他发言,介绍二师东渡黄河、抗敌剧社的情况。因为有了革命文艺,打了胜仗建立起解放区,这就是当时的实际。

那么我们今天社会主义文艺,当然要让最广大的人民获得文化艺术,剧团有三下乡活动,到最边远的农村去演出,是把文艺送欢乐下基层。但文艺的主体部分还是在城市,让剧场、让文化设施成为靓丽夜生活的文化风景线。舞台艺术可以改变一个城市的性格,真的,让老百姓的情怀有温暖、有温度。白天奔忙于劳动工作,晚上是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这时不仅有吃喝、推牌,也有地儿去看演出、看电影,还有体育馆可以锻炼,我觉得城市文化设施是夜生活风景线,这个城市才有美的个性。到了夜晚,演出市场才真正是我们舞台工作者的价值空间。

我明天开始演李白了,每个人心中都有李白,实际上李白当时是通俗诗人,他哪有杜甫厉害,但他的诗歌就是脍炙人口一直流传到今天。我们演了27年的《李白》还要演,台词没改,布景也没改,还是保留原来的,演了27年的主角也没换,凭什么让观众买票?我现在只想三件事:第一,没有看过话剧的观众一看就喜欢上戏剧,当然也要喜欢我;第二,要让已经看过的老观众仍觉得我们有新意,舞台上充满了灵性;第三,是我在扪心自问几十年下来我演对了吗?

前天我看了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团的演出,他们的海报上有一句话:这部作品是为对舞台奇迹充满渴望的人而做的。戏剧永远充满无限可能性,我们每场都期待奇迹的发生。这个奇迹包含着我们这个职业所有的内涵。咱们今天座谈会的主题里有“潜心”二字,潜心,就是台下十年、台上一分钟的内涵。

我想起两个眼神、一句话。第一个眼神是黄宾虹先生的。五十年代初,有美院的学生在黄山惊讶地发现,一位穿旧棉袍的老先生在画写生,一看是黄宾虹先生。他都已经是登峰造极的水准了,还在写生,他为什么?他在自然中去发现新的创作空间、新的解读、新的技法。经过了这新的创造,黄先生奠定了直到今天中国山水画学院教学的系统,可以说今天当代的山水画家们都是在黄宾虹先生那汲取的教养。所以说,黄先生百尺竿头向生活学习,以敬畏自然之心去求艺术创作之新。

第二个眼神是个英国人,他叫托尼,水立方前有他的雕像,送给中国的2008。他和他的中国妻子定居北京,一直在创作教学着,我到他家看到满墙的速写,是他用最不熟悉的中国毛笔、水墨、水彩,在自由市场、大街小巷画的写生。虽然都是草稿,但是那么生动、稚趣,他去世后,我在他的展览中仍看到了这些画稿。他是一位英国艺术家,古典雕塑艺术家。他来到中国,这么大年纪了,仍然用最不熟悉的毛笔、水墨,画着中国市井风情,我非常感动。而我们演员往往惯有的那几套,观众早就熟悉了,还使这些招数,和这两位先生比起来,是有多大的差距呀。

我们每一个人要扪心自问我初心那种最鲜活的灵性在哪里?我们在生活中要做一个真正生活的人,我们得回到本心,才能够明白在生活中学习,在跟老百姓接触中学习,他们的眼神会不会启迪我们在创作中间去找到创作灵感,艺术的真实感是需要一种最老实的态度、最真实的艺术品质。

那么一句话是来自著名京剧艺术表演大师李少春先生的话,他说:我不趟戏,意思是我每一招每一式每一字每一腔,排练的时候都是真的。他还说:每次演出前吊嗓子,特别是到新场子,我是站在台口,一边吊嗓子一边把观众席看一遍,边边角角的座位我都要考虑到,观众席扇面大了,我出场就多垫半步,场子大了,我的劲儿、神儿一定要达到最后一排,总之一定要让所有的人看清楚。这样的演员才有气场,这样的演员在一生中都在创作的路上。这是老艺术家给我们的教养:你心里得有座儿、得有观众。

艺术,特别是舞台艺术,最终其实就是跟观众探讨文学、探讨人学,包括作家、导演、演员与观众共同创造,这是舞台艺术的最高境界。不与观众一起创造,只好说是自娱自乐了。

我跟艺术家探讨的时候说过,不必多埋怨客观,先要问自己在干嘛?自己写没写出好作品,演没演出好的作品值得人家买票,让人期待、信任。自我的修行要有,修行的原点真的是要向生活学习,要让自己成为真实生活中的人,而且在台上也不只是演戏,是以角色的名义生活在台上。其实演戏的时候是我们人生中最精彩的时候。毛主席所讲的所有问题是要从实际出发,不要从定义出发,让我深深地感到:他的这篇著作是文艺工作者可以永远学习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