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戏剧家协会2018年01月03日 星期三
登陆新用户注册

王仁杰的意义

时间:2020.06.01

    

  王仁杰,福建泉州人,中国著名戏曲剧作家。出生于1942年的王仁杰一生为戏,尤其致力于为有着800年历史的梨园戏延续文脉。他深耕戏曲创作30余年,主要作品有梨园戏《节妇吟》《董生与李氏》《皂吏与女贼》,昆剧《琵琶行》《邯郸记》,越剧《唐琬》《柳永》,闽剧《红裙记》,苏剧《满庭芳》,锡剧《蘩漪》等,创作领域跨越多个戏曲剧种。代表作《董生与李氏》荣获国家舞台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榜首,被称为“中国古典戏剧一次漂亮的回归”。王仁杰还曾获得曹禺戏剧文学奖剧本奖和文华新剧目奖,2006年被文化部授予“昆曲艺术优秀主创人员”称号。

  2020年5月29日晚9点19分,王仁杰先生在福建泉州去世,享年78岁。

  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以季国平会长《王仁杰的意义》一文,表达对王仁杰先生逝世的深切哀悼。 

   

▲王仁杰先生

     

   

撰文|季国平

     

  王仁杰是当代颇具个性的知名剧作家,他一生痴迷于梨园戏,熟悉和精通舞台艺术,其代表作《董生与李氏》堪称当代戏曲新经典。今天,我们研讨他的创作成就,我马上就想起去年研讨梨园戏表演艺术家曾静萍时,我曾讲到过的“四个一”:一个剧作家、一个演员、一个评论家和一个剧种。在当代的戏曲界,梨园戏作为“天下第一团”,剧种虽小但历史悠久,《董生与李氏》《节妇吟》等新创剧目,题材并不“重大”但影响很大,编剧王仁杰,主演曾静萍,评论家王评章,在全国戏曲界都有相当的知名度。显然,一个剧种要有优秀的剧作家,优秀剧作成就了优秀演员,优秀演员成就了一个剧目,而优秀评论家的参与则推动了优秀剧目的成长,编剧、演员、评论三者的互为因果、相互促进,也就成就了丰富多彩的优秀剧目,成就了一个剧种的繁荣发展。仁杰兄的剧本内涵深厚、文采高妙,为演员的二度创作留下了广阔的创造空间,但他惜墨如金,行文极简,只有如曾静萍这样的知音,才能于简约处见精神,无字处得风流,加上她本人深厚的梨园戏传统的积淀,经过她成竹在胸的艺术创造,才能有《董生与李氏》等佳作的问世。由此来看,王仁杰成就了曾静萍,曾静萍也成就了王仁杰,再加他们的知音王评章的“微言大义”,小小一个梨园戏,在当代舞台上却弄出了大大的动静来。

  王仁杰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对精神家园的守望是出了名的,书斋取名“三畏”,坚持毛笔书写,特立独行,格调高古。他生活在闽南这一文化传统十分深厚的宝地,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古老的梨园戏艺术滋养了他,也成就了他。作为一介文人,王仁杰有着温润如玉的君子风范、才子性情和文人风骨,不为时下的各种诱惑所侵扰,似乎与时尚“绝缘”。但是,他又很时尚,他热衷于机敏智慧的手机“段子”,当大病一场不能再用毛笔写作时,手机短信成了他重新创作剧本的绝招,堪称奇迹!中华戏曲,薪火相传,在王仁杰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那些古风古韵却新意叠出的优秀剧本,无不闪烁着当代的人文情怀和时代精神。生活中的王仁杰是一个温和中庸的老夫子,有如《董生与李氏》中的董四畏,但是,他的内心却充满着创作的激情和自由,并不亚于董四畏内心的澎湃激荡。他的戏也是如此,貌似平淡,却并不平静,观众感受到的是机趣的高妙、心灵的震撼、内涵的深邃和空灵的意境。  

  王仁杰敬畏传统、特立独行的品格和戏格,源于他的文化自觉和自信。2008年全国戏曲编剧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之时,王仁杰因病未能到会,给论坛发了贺信:“谨祝戏曲文学在历经西化、异质化以至边缘化的劫难后,收复失地,返本开新,重新成为一剧之本,亦使表演重新成为舞台中心,作家重新成为演员导师,中国戏曲重续千年香火!虽属病残老朽,与有荣焉。谨以楹联一对,敬赠与会同仁:文为一剧本,由宋元肇始,称不二法门,却叹式微逢盛世;笔有千秋心,赖峰会开先,收百年失地,共襄壮举托诸公。”显然,当传统的戏曲艺术遭遇西方舞台艺术的冲击被边缘化,相当的戏剧人失却了文化自信而盲目崇洋、迷失自我,很多的文化管理者好大喜功、乱指挥瞎折腾,戏曲时下的“剧本荒”已经荒得不行了的时候,王仁杰的意义就越加突显了出来。

     

(原文刊载于《剧本》月刊2012年第02期)

     

上一篇:

下一篇:崔伟:王仁杰与新文人戏曲